找回黃金90分鐘 鎖定你的國考核心學習時間

找回黃金90分鐘 鎖定你的國考核心學習時間

國考之路漫長且充滿挑戰,對於許多兼職考生而言,時間更是稀缺的寶藏。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:明明坐下來讀書,卻總覺得時間一晃而過,最終成果寥寥無幾?這往往不是因為你不用功,而是因為你缺乏一套明確的策略,來有效利用你最寶貴的「國考核心學習時間」。許多國考生在備考過程中,習慣性地陷入低效率的循環,例如花費大量時間抄寫筆記,或是漫無目的地翻閱課本,導致精力耗盡卻沒有實質進展。這種「讀書時間沒策略,導致你都在做雜事」的困境,不僅浪費了你一整天的精力,更讓你與上榜的距離越來越遠。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,教你一套強制鎖定並最大化「黃金90分鐘」效益的學習方法,幫助你告別無效努力,真正將每一分鐘的付出都轉化為上榜的實力。

國考生時間焦慮症 為什麼你總在做雜事

許多國考生深陷一種常見的困境:每天投入大量時間準備,卻總感覺像是在原地打轉,實質學習進度緩慢。這種「假性忙碌」根源於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與策略,尤其當面對艱澀難懂的核心考點時,內心會產生抗拒,轉而尋求簡單、表層的任務來填補時間。例如,無止盡地重抄筆記、劃重點,或是漫無目的地被動閱讀,卻鮮少進行主動思考與測驗驗證。這種行為模式,正是受到心理慣性的牽引。在國考這種高壓環境下,心理慣性會將我們拉向那些低難度、低風險的「雜事」,藉由不斷地做,來製造一種虛假的「我很努力」的錯覺,以逃避真正困難的、高價值的學習任務。長此以往,不僅寶貴的備考時間被大量虛耗,學習效率低落,更會累積無助感和深刻的焦慮,使考生陷入難以突破的惡性循環,離上榜目標越來越遠。

定義你的黃金90分鐘國考核心學習時間

國考生的學習時間固然寶貴,但「時間投入」與「學習效率」並非絕對的等號。我們必須深刻認知,一天之中並非每個時段都能提供相同的學習品質。你的大腦在某些特定時段,會展現出更高的專注力、更強的邏輯思考能力與記憶力,這就是你的精力高峰期。將最重要的核心學習任務安排在此時段,將能最大化你的備考效益,真正做到事半功倍。

那麼,如何精準找出這個屬於你個人的黃金90分鐘,甚至是更短但高效的時段呢?首要任務是學習細緻觀察你的生理時鐘與個人節奏。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晝夜節律,它深刻影響著我們的警覺性、情緒波動與疲勞感。有些人天生是「晨型人」,清晨時思緒最為清晰,適合處理複雜的理解性任務;而有些人則是「夜貓子」,晚上更能進入心流狀態,適合深度思考與寫作。沒有哪一種節奏是絕對的最好或最差,最關鍵的是找出「最適合你」的黃金時段。

實踐的方法非常簡單且具體:試著連續三天到五天,進行詳細的學習狀況記錄。建立一個簡單的日誌,記錄以下幾點:

    • 當前時間點
    • 你正在進行的學習任務類型(例如:背誦法條、理解概念、練習申論題、審閱考古題)
    • 你主觀感受到的專注度與精力水平(例如:非常專注、一般、容易分心)
    • 有無感到疲勞或情緒低落

透過這些詳實的記錄,你會逐漸發現自己內在的學習規律。你會清楚看到哪些時段你的大腦處於最佳運作狀態,能夠高效處理複雜資訊或進行深度思考,這正是你鎖定黃金90分鐘的關鍵依據。即便你是身兼工作或家庭事務的兼職考生,儘管你的可學習時間可能較為零碎,這個觀察與記錄的過程依然至關重要。它能幫助你在有限的時段中,精準找出「品質最好」的學習窗口,哪怕只是短暫的黃金半小時或一小時,也能將其視為你的核心學習時間,並將最需要動腦、最關鍵的任務安排進去。如此一來,即使是碎片化的時間,也能爆發出驚人的學習潛力,為你的上榜之路奠定堅實基礎。

核心時間的硬性鎖定術 建立不可動搖的學習堡壘

為確保你那黃金90分鐘的核心學習時間能真正發揮效用,我們必須導入一套「硬性鎖定術」。這並非彈性的時間分配,而是將這段時光視為一場與自己預約、絕對不可取消的關鍵會議,或是一次重要的看診行程。試想,你會輕易爽約醫生或重要客戶嗎?同樣地,這90分鐘就是你通往上榜之路最重要的約會。這種不容妥協的堅定性,正是國考生克服拖延症、抵禦各種內外干擾的強大武器,因為只有當學習時間被提升到最高優先級,你才能真正進入心流狀態,進行深度思考與高效學習。

要實踐這套「硬性鎖定術」,具體策略如下:首先,將這90分鐘毫不猶豫地排入你的行事曆中,無論是實體筆記本或數位行事曆,都將其標記為「非國考勿擾」的最高優先級事件。此舉能讓你從視覺上感受到其重要性,並建立心理預期。其次,主動告知你的家人或室友這段時間是你的「神聖學習時段」,懇請他們在這段時間內盡量避免打擾,解釋這對你的國考成功有多麼關鍵。明確的溝通能為您爭取到外部的支援與理解。

再來,務必設定清晰的環境界線。在你選定的學習區域,確保這90分鐘內沒有會導致分心的物品,例如手機應關機或設定勿擾模式並遠離視線,關閉不必要的網頁通知,甚至可預先準備好所需的文具與教材,避免中途起身中斷。如果條件允許,關上房門,營造一個只屬於你與教材的專屬空間。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是心態上的堅定承諾。每一次安排這90分鐘時,都要在心中確立其「不可侵犯性」。這不單是物理上的隔離,更是心靈上的自我約定,將這段時間視為你個人成長與知識積累的專屬堡壘,神聖且不可動搖。透過這些硬性規範,你將能為深度學習創造一個不受打擾的「聖域」,從而大幅提升備考效益。

高難度輸入策略 讓你的90分鐘效益最大化

在國考的激烈競爭中,如何讓每一分鐘的學習效益最大化,是上榜的關鍵。我們談到的「高難度輸入」並非指耗費大量時間的蠻力學習,而是指那些能強迫你進行深度認知處理、跳脫表面記憶的學習方式。這與一般常見的「低難度輸入」——例如被動地重複閱讀課本、不求甚解地劃重點,或是單純死記硬背條文卻無法靈活運用—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。低難度輸入往往給人一種「好像有學到」的錯覺,實則學習成效不彰,難以應對國考中要求分析、判斷與整合的複雜題型。

真正能提升備考實力的,是那些需要你主動思考、加工資訊的策略。高難度輸入要求你對知識進行轉化和應用,而非僅僅接收。具體的實踐包括:積極地解決歷屆試題,不只是對答案,而是要深入理解每個選項的對錯原因;對複雜概念進行批判性分析,質疑其假設與適用範圍;將不同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整合歸納,建立宏觀的知識網絡;嘗試將所學概念應用於全新的模擬情境,預判可能遇到的變數;以及投入深度批判性思考,對理論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反思。這種學習方式能有效地鍛鍊你的解題思維與應變能力,將零碎知識串聯成系統,為應對多變的考題打下堅實基礎。將你的黃金90分鐘投入到這類高難度輸入,才能真正告別無效學習,將知識內化為上榜的硬實力。

三大核心任務 申論題實戰深度檢討與新章節理解

在黃金90分鐘內,首要是新章節理解。這絕非被動閱讀,而是主動學習:邊讀邊繪製大綱,用自己的話總結重點,辨識關鍵概念並提出疑問。將新知與舊識連結,形成系統性理解,確保知識深入腦海,為申論題奠定紮實基礎。

接著是申論題實戰。選擇一份考古題,設定嚴格時間,模擬考場壓力,完整書寫擬真答案。此舉能有效檢驗知識應用、邏輯架構與表達能力。透過實戰,精準找出知識盲區與答題弱點,訓練時間內組織回答,這是上榜的關鍵磨練。

最後是深度檢討。別只對答案,更要分析錯誤原因:概念不清或論述不周?回溯課本筆記,釐清疑問,並制定具體改進計畫。從錯誤中學習,將每次失誤轉化為成功養分,全面提升備考實力。

杜絕分心干擾 手機關機與訊息隔離術

國考生在追求上榜的路上,最大的隱形殺手莫過於數位分心。手機、社群媒體、即時訊息,這些看似無害的數位工具,實則不斷敲打著我們的大腦,釋放微量的多巴胺,讓我們沉浸在「即時回饋」的虛假滿足感中。然而,每一次訊息提示,無論你看與否,都會中斷你的心流狀態,讓你從深度學習中抽離。研究顯示,每次中斷後,你可能需要花費長達20分鐘才能重新找回之前的專注度,這無疑是對你寶貴核心學習時間的巨大浪費,讓再多的努力也淪為無效學習。為了真正鎖定你的學習時間,以下是你必須徹底執行的「訊息隔離術」:

  • 手機關機,遠離視線:「靜音」是不夠的,因為手機螢幕亮起或震動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誘惑。請將手機完全關機,並放置在你看不到、摸不到的另一個房間。這看似極端,卻是杜絕分心最有效的第一步。眼不見為淨,才能讓大腦完全切換到學習模式。
  • 電腦通知,全面禁用:如果你使用電腦學習,請務必關閉所有非學習相關的應用程式通知,包括郵件、社群軟體或新聞彈窗。許多作業系統和瀏覽器都提供「勿擾模式」或擴充功能,能有效阻擋這些干擾。
  • 善用時間管理工具:考慮使用專為阻擋網站或應用程式設計的工具,例如Forest、番茄土豆等,或Chrome擴充功能如StayFocusd,強制限制你在學習期間瀏覽非相關網站。這些工具能為你的「數位結界」提供額外的防護。
  • 告知親友,建立界線:在你的黃金90分鐘或更長的深度學習時段前,提前告知家人和朋友你將進入「勿擾模式」。明確告知他們,除非緊急情況,否則請勿聯繫。讓身邊的人理解並支持你的學習承諾,這段時間是神聖不可侵犯的,需要徹底的外部溝通隔離,才能讓你全心投入,真正掌握上榜關鍵時刻

實踐這些嚴格的隔離策略,你會發現你的專注力前所未有地提升,學習效率也會隨之飆漲。

心理慣性反擊戰 跳脫低效舒適圈

心理慣性是國考生在備考過程中,最常見也最難以察覺的隱形殺手。我們的大腦天生傾向於追求舒適和最小阻力,這意味著在面對複雜、耗時或不熟悉的國考內容時,我們更容易選擇滑手機、瀏覽無關資訊,或重讀那些已經掌握的章節。這種「低效舒適圈」的本質,源於對未知的恐懼、對失敗的潛意識抗拒,以及大腦對任務所需能量的「感知」過度放大。要有效鎖定學習時間,首先必須與這種慣性展開一場反擊戰。

要擺脫低效舒適圈,你需要刻意建立一套反制機制。首先,實踐「先吃掉那隻青蛙」的原則。在每個黃金90分鐘學習時段開始前,先辨識出當天你最不願意面對、覺得最困難或最重要的任務(那隻「青蛙」),並將其排在第一位。先處理這項最艱鉅的任務,不僅能有效避免拖延,更能在完成後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和動力,讓接下來的學習順暢許多。其次,在開始你的90分鐘前,設定極其明確且具體的目標。例如,不是「唸行政法」,而是「完成行政程序法第20條至25條的法條背誦,並理解其適用情境」。具體目標能讓你的大腦有清晰的指令,減少迷茫和分心。

當思緒開始遊走時,運用正念技巧,輕輕地將注意力拉回。不需要自責,只需意識到自己分心了,然後再次將專注力導向手頭的任務。這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,能逐步強化你的專注肌肉。最後,為自己設計一套獎勵機制。當你成功克服一項高難度任務時,給予自己適度的獎勵,例如一杯咖啡、短暫的放鬆,或聽一首喜歡的歌。這能在大腦中建立正向連結,讓大腦將完成困難任務與愉悅感連結起來。持續這些策略,不僅能提升學習效率,更能培養面對挑戰的心理韌性和成長型思維,這正是國考上榜者不可或缺的特質。

上榜者的時間秘密 你的90分鐘就是關鍵

上榜者的時間秘密,其實就鎖定在你每日的黃金90分鐘。這不僅僅是時間的區塊,更是你專注力與效率的巔峰,用以征服國考中最具挑戰性的核心知識點。真正的成功者明白,勝負不在於你耗費了多少總時數,而是你在這段時間內,能否以最高的學習品質和最深度的投入,與高難度內容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深度對話。持續且高強度地將這90分鐘獻給最棘手的科目或概念,正是區分上榜者與其他人的關鍵。這不只是一項讀書技巧,更是一次心態上的全面躍進,它將鍛鍊你的心理韌性,築深你對知識的通透理解,最終為你贏得競爭中的顯著優勢。當你堅持實踐,你會驚訝於學習效能的實質提升,每一次的努力都轉化為具體的成績進步與堅不可摧的自信心,讓你穩步邁向金榜題名。

結論

總結而言,找回並強制鎖定你的「黃金90分鐘」,是國考生能否突破瓶頸、成功上榜的關鍵策略。我們探討了從認識時間焦慮、精準定義你的精力高峰,到採用「硬性規則」來鎖定這段寶貴時間的重要性。這不僅僅是時間管理,更是一種心理紀律的鍛鍊,讓你能夠堅決抵抗「心理慣性」的拉扯,遠離那些看似忙碌卻低效的雜事。透過將這90分鐘專注於「高難度輸入」的核心任務,如新章節的深度理解、申論題的實戰演練與徹底的錯誤檢討,你將能確保每一次的學習都是高質量且高效益的。同時,徹底排除手機與訊息的干擾,創造一個無縫的專注環境,更是確保這段黃金時間不被碎片化的必要手段。請記住,這90分鐘是你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的唯一時段,它要求的不僅是時間的投入,更是深度的思考與高度的執行力。當你能夠持之以恆地運用這些策略,將黃金90分鐘轉化為你備考過程中的堅實堡壘,你將會發現,上榜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,而是透過精準策略與不懈努力所必然達成的結果。現在就開始行動,讓你的每一分鐘努力都對準上榜目標!

想要徹底擺脫備考盲點,獲得專屬於你的高效上榜策略嗎?立即點擊此處借力協助300位考生上榜計畫,更安全輕鬆簡單與有效效率來準備國考。,參加「AI備考策略診斷」,獲得你的專屬備考雷達圖與個人化建議。從今天起,讓你的每一份付出都更有方向,讓上榜不再遙不可及,而是近在咫尺的現實。

常見問題與回答

為什麼我的核心學習時間總是會被其他事情打斷,我該如何有效保護它?

核心學習時間被中斷,主因通常是缺乏明確的邊界設定與堅定的執行力。要有效保護這段黃金時段,首先,必須將其視為一項不可妥協的重要約定,如同你不會輕易取消一場重要的會議一般。其次,在心理層面上,你需要建立一種「防禦心態」,預見並主動排除所有潛在的干擾源。具體做法上,可以提前告知家人、室友或同事,你在這段時間內需要絕對的專注,請他們避免打擾。手機應徹底關機或設定勿擾模式,並放置在遠離你學習區域的地方,眼不見為淨。物理環境上,確保你的學習空間整潔、無雜物,讓你的大腦能專注於當前任務。同時,在開始核心學習前,先處理完緊急且耗時不長的雜務,避免在學習過程中突然想起而分心。透過這些硬性規則的建立與執行,你將能逐步打造一個能夠讓自己心無旁騖、深度學習的「專注堡壘」。這不只關乎時間管理,更是對個人意志與紀律的嚴格考驗,持續實踐將會看到顯著成效。

如果我是兼職考生,每天可以用的時間不多,我該如何找出我的「黃金90分鐘」?

對於兼職考生而言,時間的寶貴性更是不言而喻,因此精準找出並利用「黃金90分鐘」顯得格外重要。首先,你不需要刻意去創造一大段時間,而是要觀察與覺察你現有時間中的「精力高峰」。這可能不是傳統上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的工作時段,它可能是在清晨家人尚未起床時、午休時間的後半段、或甚至是在下班回家後稍微休息片刻,但精神卻意外清醒的那段時間。請連續幾天記錄你的精力曲線:什麼時候你感到思緒最清晰、最容易集中精神?什麼時候你的認知能力最高?一旦你確定了這個時間點,無論它是凌晨五點半到七點,還是晚上九點到十點半,都應將其固定下來並堅定執行。即使你的核心時間被分割成兩個45分鐘的區塊,只要能夠保持高強度的專注與高難度輸入,其效益也遠勝於漫無目的的數小時學習。彈性地調整,但堅定地鎖定,是兼職考生成功的關鍵策略。

我在核心時間進行申論題實戰時,總是寫不出完整的答案,或是花太多時間。該怎麼辦?

申論題實戰是高難度輸入的關鍵環節,遇到瓶頸是正常的。首先要理解,實戰的目的是「診斷」而非「完美」。如果你寫不出完整答案,這表示你的知識儲備或組織能力有待加強。一開始可以不求完整,先著重於「結構」與「邏輯」的練習:學習如何破題、立論、提出論點、舉例說明,並最終歸結。即使內容不夠豐富,先練習骨架。其次,關於時間管理,申論題有其固定作答時間,你需要用計時器嚴格限制自己,即使寫不完也要停筆,這能幫助你訓練時間壓力下的反應與內容取捨。每次練習後,務必進行深度檢討,比對參考答案,找出自己知識點的不足、論述邏輯的漏洞,或是時間分配的問題。不要害怕寫不出來,每一次的掙扎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。透過不斷地練習、檢討、再練習的循環,你的申論能力將會穩步提升,最終能夠在有限時間內產出有深度且完整的答案。這是從「知」到「行」的轉化過程,需要耐心與毅力。

備考教練團隊相關平台

國家考試系統式備考策略YT頻道 點擊此處觀看
公職國考365 點擊此處收聽

協助300位國考生上榜計劃

1 Comment.

  1. E005:找出自己的黃金90分鐘,用簡單的日誌,記錄1當前時間點
    2正進行的學習任務類型(背誦法條、理解概念、練習申論題、審閱考古題)
    3主觀感受的專注與精力
    4察覺自己有沒有疲勞或情緒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